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 聚焦红海湾 > 部门动态
红海湾开发区全区干部大会召开:为打造“国际一流滨海旅游度假区”保驾护航
2020-12-07 08:47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红海湾开发区 |
【字体:
大 中 小】打印 |
12月3日,红海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卓雄峰主持召开全区干部大会,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红海湾贯彻落实意见。 区领导班子成员、区直各单位负责同志、驻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工作定位,奋力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汕尾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贡献红海湾力量。
会议强调,要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在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实现更高水平开放上持续发力。要提振精气神,当好改革的“施工队长”,在关键领域上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措施,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要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充分发挥红海湾在外乡贤众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公平透明、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全力做好“汕尾人经济”大文章,汇聚“汕尾人经济”资源,更好地助力“红海湾经济”面向国际、加快发展。 会议强调,要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坚持“规划共绘”,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汕尾参与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的契机,抓紧推进各类规划,绘就发展蓝图。坚持“设施共建”,打造红海湾“对外大联通,对国内大循环”的陆海交通战略格局,搭建起与“双区”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坚持“产业共兴”,着力构建与“双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资源共享”,依托红海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服务“双区”的文化旅游、滨海运动、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幸福产业,当好“双区”居民的“后花园”。坚持“机制共活”,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打造对标“双区”的一流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红海湾大发展,以观念“共轨”引领红海湾“突围”。 会议强调,要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格局中探索红海湾路径。加快构建具有红海湾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汕尾港口岸红海湾港区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全力“筑巢引凤”,引进一批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紧紧围绕红海湾电厂余热蒸汽等废弃资源,构建循环产业链,发挥集聚效应。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打好提振消费的政策组合拳。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红海湾电厂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扎实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加快补齐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短板,切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会议强调,要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持续发力。用活用好用足老区政策,对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各类政策文件进行再梳理、再研究,深入挖掘政策红利,做深前期、及时跟进、主动汇报,争取更多扶持。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把全区规划建设与产业布局、生态空间、要素配置、历史文化等统筹起来综合考虑,切实完善功能配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八个美丽”,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培育壮大“一村一品”,推动美丽乡村从“建设”到“经营”转变,以乡村全面振兴支撑红海湾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努力交出两份优秀答卷。充分利用红海湾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坚决打好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讲好红海湾红色故事,进一步擦亮红海湾红色招牌。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资源禀赋,将红海湾文旅产业做大做强,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红海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 会议强调,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化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防范化解新冠肺炎疫情、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社会领域等重大风险,强化社会治理、依法治理,全力建设平安红海湾、法治红海湾。 会议强调,要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持续发力,始终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